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,今年各种赛事即将收官,明年新赛事又要开启。然而,运动员们发现,热门赛事的参赛名额依然很难获得,且报名费用相比以往有了明显上涨。有人调侃道:“参加赛事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打车。”在低中签率的影响下,黄牛现象也悄然出现,转手一个名额竟然炒至两千元,参赛的门槛费已超越机票价格,这让不少体育爱好者感到不满。究竟为何参加赛事的费用越来越高呢?以下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的报道。

部分马拉松赛事为何越来越贵?

一般来说,获得赛事参赛名额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:赛事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参赛者;部分赛事设有直通名额,通常依据参赛者在其它赛事的表现来分配;还有慈善名额、赞助商名额以及官方邀请,这些通常留给进行慈善捐赠或赞助的运动员。张先生在正式赛事中参与已有6年,深感到中签率愈发降低,报名费用逐年上升。他表示:“从2018年开始接触马拉松时,半马的报名费用仅为120元,全马为160元。而到今年,半马的费用涨至150元,全马达到了200元甚至220元。”

另一位多次参与马拉松赛事的王先生也表示,国内热门赛事的中签率普遍偏低,要想参赛,常常需要购买慈善名额或赞助商名额。“如上海马拉松,这类热门赛事中签率极低,官方提供的慈善名额也并非人人都能抢到。”在他看来,将慈善和赛事结合是可行的,“慈善名额的费用会捐出,我觉得只要参与的意义在这里就可以接受。”

王女士今年参与了几场赛事,她深感费用日益增加。“很多人问跑一公里的成本,真的是很高。提前一天到赛事地点需要住宿,加上往返的机票,光是这块的花费就不小。我去一次成都,来回机票和两天住宿费用就要四五千。”从统计数据来看,今年国内多个赛事的报名费用普遍上调,从6%到100%不等。例如,哈尔滨马拉松的报名费从去年的150元上涨至200元,顺德半程马拉松的费用则从130元攀升至198元。王女士对于报名费的上调尚可接受,然而对购买名额则持保留态度,“如果名额中签,大家都会去跑,但要花几千块钱就没意思了。”

负责赛事运营的刘女士分析认为,马拉松的办赛成本整体较高,报名费用上涨并非今年的特例,而是逐年累积的结果。“十年前的马拉松报名费普遍在50元至150元之间,现在全马普遍在200元,半马也在120元,看来这10年的涨幅还算正常。”刘女士还表示,赛事期间涌入的人流会对当地服务保障带来压力,如果地方政府未能有效控制商家,则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现象,最终影响跑者对城市的印象。

记者在交易平台上注意到,不少人以高价出售热门赛事名额。一位卖家承诺,如果未中签可以找到办法获取名额,目前支付只需2000元。对此,刘女士提醒马拉松爱好者们要谨慎选择。组委会不允许名额转卖,但一些私下流通的名额渠道难以监管,存在一定风险。

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分析,将马拉松赛事与当地文旅产业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向,但必须重视配套服务,以应对赛事对城市的挑战。马拉松比赛吸引的大量人群会在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方面带来困扰。因此,提出解决方案,结合旅游线路的规划,提升赛事的组织和配套服务非常关键。这不仅是体育赛事与文化、旅游的结合,更是对当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·中国品牌的良好推广机会。